类别:新闻动态 发布时间:2024-12-10 20:47:47 浏览: 次
在中国遍地开花的工业园区,引进的是国外资本、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无非是产业的迁移,从1到100的过程。在这样的逻辑下,园区提供税收优惠■■、低价土地,同时方便招募廉价劳动力,园区内形成产业链又使得制造企业节约成本。
新闻由头:新华社通稿中提到北斗卫星系统得到最高科技进步奖;且该奖项为团队获奖,是第一个由团队获得的国家最高科技进步奖。
这是极其宏伟的目标,即使是《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对2020年全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的设定不过是4000亿元★★★,按照北斗系统在不同领域60%和80%的占比■★,最终北斗产业规模不过在2400-3200亿元◆★★■■■。这两个省份的指标,已达前述数据的一半有多◆■★◆◆。
发现价值点:通过采访得知,一些北斗导航产业园区中没有企业入驻★★■◆■◆,处于空置状态。
在各地大搞规划、大设指标的背景下◆■■,各城市、各产业园对北斗企业和北斗人才争夺之激烈★■★■★◆,结果可想而知◆■◆★◆■。业内人士透露,一些北斗产业园事实上处于不同程度的空置状态,面临的问题一是招不到北斗项目,二是招来的项目是“假北斗★★◆■”★★★■■。如此背离园区设立初衷的情况,对政府财力和土地资源的浪费可想而知。
报道的主题是根基■★■◆■,主干是逻辑,枝叶是细节◆◆◆◆★。想要让稿件变得丰满★★★■■、枝繁叶茂,就要有足够的细节去填充。
杨元喜对这种乱象形成根源的解释是场地的供应过多。在他看来,北斗产业是高新产业★■,需要的地皮并不多,目前国内的北斗市场无法支撑如此之多的北斗企业生存。这同时也是业内许多人的看法。
采访即采集和访问★◆。一是观察/体验式采访,走进一个新闻现场时动用一切的感官去观察和感受◆◆★★◆;二是数据的采集■■,包括可统计、可量化的结构化数据,也包括非结构化的数据,如可被感知的具体事件。狭义上的采访即访问,是问答式的直接采访;而在特稿写作中更常用到的是观察式的采访和信息采集的方法。所谓◆★◆■■■“七分采三分写”■★■★■■,采访对于新闻稿件是十分重要的,这些采访方法最终都是服务于新闻的写作。
而如果建立北斗产业园区■◆★◆,引进的企业却大部分都不是成型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多数北斗项目团队可能有科研成果、有知识产权,但如何产业化、如何适应市场■■★◆★★,他们还需要边做边摸索,他们需要完成◆■◆“从0到1”的创造■■◆★。
圆心是价值观,被新闻问题和新闻素材、数据包裹。用计算机的语言来讲,所有的素材都可被称为数据,数据又分为核心数据和支撑数据。
记者应以“真实■◆★■”为己任,真实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报道所呈现出的结果要真实,二是过程要真实■■★★★■,内容必须为原创,◆★★★“洗稿★■”行为不可取。
有趣的细节是,中部某省份曾出台北斗产业规划★◆◆,一口气划出三个北斗产业园,要求三个产业园到2018年培育和引进北斗企业合计500家以上■★■★■,总的产业规模达到600亿元以上。另一中部省份则提出北斗应用市场千亿规模的“十三五”目标。
运用不同的搜索渠道建立知识储备★★■,通过相关研讨会和论坛信息确定大致方向,并在中国知网阅读论文★◆■,建立起对该行业的系统认知,寻找冲突点。
从根本上来讲,他们是创客,北斗产业是需要孵化与成长的创新经济。而创新经济需要的生长环境,应该与美国硅谷更为接近——科研资源的高度集聚■◆◆、高素质人才的集聚和专业化的创投资本。这与地方政府发展传统制造业的“三板斧”大相径庭。
运用爬虫技术给检索到的信息做词频分析,从高频词中发现关注视角,挖掘国家政策变化的脉络,所得出的结果是可量化的。
以上理论的实际应用以戴春晨记者所作的有关北斗产业园区的报道为例。该报道在当时得到了高层领导的关注,并推动了相关产业政策的实施和变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早在2014年牵头制订《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中科院院士杨元喜,也对各地大搞北斗产业园的状况大呼看不懂。据媒体报道◆★■,在那年的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杨元喜就言辞激烈地表示■■◆◆,中国的北斗产业园遍地开花■★★■■◆,每一个园区都是上千亩用地★■◆。很多省市利用北斗产业园的招牌到处圈地,而很多企业借着“北斗导航★◆”的名义在向政府申请项目和经费★■◆■。
目前媒体评论开始“智库化”的转型,用更深■◆■◆◆◆、更系统的结果告诉读者“怎么办”。
③在搜索得到的结果中做逻辑推演◆■,提供独家的信息和独到的视角,最终影响到政策决定
②用检索到的信息替代采访对象的个人主观观点:既保护了线下的采访对象,也让信息点更具备说服力